心肺復蘇(CPR)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關鍵技術,借助訓練模擬人進行實踐操作是掌握這項技能的重要途徑。然而,在使用
心肺復蘇訓練模擬人過程中,存在諸多常見誤區,若不及時糾正,將影響急救技能的學習效果和實際應用能力。
在胸外按壓環節,常見誤區之一是按壓位置不準確。部分學習者會將按壓點偏離兩乳頭連線中點,過于靠上或靠下,導致按壓無法有效擠壓心臟,影響血液循環。糾正方法是通過模擬人身上的明顯標識,如乳頭位置,準確找到兩乳頭連線中點,將手掌根部緊貼此處進行按壓。另一個誤區是按壓深度和頻率不達標,一些人按壓深度不足5厘米,或頻率低于每分鐘100次,無法產生足夠的血流動力。對此,訓練時可利用模擬人配備的壓力反饋裝置,實時觀察按壓深度是否達到標準,同時跟隨節拍器或模擬人內置的提示音,保持穩定的按壓頻率在每分鐘100-120次。此外,按壓過程中手臂彎曲、身體重心未垂直于按壓部位,也會使按壓力量分散。學習者應保持雙臂伸直、肘關節固定,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向下用力,通過反復練習形成肌肉記憶。
在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操作中,也存在不少誤區。例如,開放氣道時頭部后仰角度不夠,未充分打開氣道,會導致通氣不暢。糾正時需牢記正確的開放氣道方法,一只手按壓模擬人額頭,另一只手抬起下頜,使頭部充分后仰,確保氣道暢通。進行人工呼吸時,若未包住模擬人的嘴,或吹氣時間過短、氣量不足,都無法有效將空氣送入肺部。正確做法是用嘴覆蓋模擬人的嘴,捏緊其鼻子,平穩吹氣1秒以上,觀察到模擬人胸廓有明顯起伏,保證每次吹氣量在500-600毫升。
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誤區是,在進行心肺復蘇過程中,中斷按壓時間過長。例如,頻繁檢查模擬人的“生命體征”,或因操作不熟練導致按壓停頓。實際上,胸外按壓應盡量減少中斷,除非必須進行電擊除顫等操作。訓練時要強化連貫性意識,合理安排操作流程,減少不必要的停頓。
使用心肺復蘇訓練模擬人進行操作時,需警惕按壓、通氣等環節的常見誤區。通過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,借助模擬人提供的反饋功能反復練習,及時糾正錯誤,才能真正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能,在面對真實急救場景時發揮關鍵作用,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。
